-
南部鐵器
2008/11/9
「南部鐵器」是 " 地域 " (特產) 的統稱,其實是泛指日本岩手縣的著名特產,用傳統鑄造法,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鐵制品。
生鐵制品當中有:鐵瓶(水壺)、急須(茶壺)、火缽(火爐)、瓶墊、茶托、鐵鍋、風鈴、以及花瓶等種類。
"急須"跟"鐵瓶"的差別,除了容量與體積大小之外,最大的差異就是"急須"有附濾網,方便泡茶。
日本的平均年齡,女性為85歲,男性為77歲(可能是因為過勞死所以比較短),稱得上是長壽的國家,研究者一致認為跟飲食有關。日本人喜愛用鑄鐵類的鍋具及鐵具,來烹煮食物及沖煮茶水,近年來已被證實,在沖煮茶水及烹煮食物的同時,質地純淨的鐵器在加熱過程會不斷的釋放二價鐵離子(亞鐵離子,Fe2+),飲食的同時,被人體吸收。
二價鐵質的補充在醫學界研究中被指出,治療貧血;舒解生活工作壓力及疲勞,皆有很大的功效,研究發現使用鐵器的家庭,對於小孩的發育及血液中的血紅素補充較充足,另一方面在日本長壽村中,多數人瑞仍然有使用鐵器的習慣,相同的由數據顯示,有使用鐵器的人瑞,絕大多數均無貧血及缺乏鐵質的現象。
鐵是 Hemoglobin(血紅素)、Myoglobin 及重要呼吸酵素 (Cytochromes) 與其它在的運輸和細胞吸中伴演重要角色的酵素的重要成份。主要是以Fe2+的形式存在人體中。亦可做為酵素的 Cofacter。
人體的鐵質雖然容易流失,但是補充過量則會有中毒的危險。
人類無法直接吸收金屬的鐵。一般鐵在食物中主要是以三價鐵之型式存在,胃酸可以與鐵反應生成二價鐵離子,而二價鐵離子可以被人體所吸收,所以主要是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端以二價鐵之型式被吸收。
「南部鐵器」鐵質的釋出是透過長期煮水的過程微量滲入壺水中,所以正確的使用方式是使用瓦斯小火,或是炭火緩緩加熱。
鐵由零價鐵(Fe°)轉變為二價鐵(Fe2+),一般視為一種鐵被侵蝕的生鏽反應,而二價鐵離子(Fe2+)很容易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(Fe3+)的穩定狀態,最終形成黃褐色的氫氧化鐵(鐵鏽)。被當成飲食器具的「南部鐵器」,在原料(生鐵)的制作過程,會用酸化處理,去除雜質。
在使用方法上則有說明:內部只可用海棉擦拭,不可用清潔劑清洗或是過於用力擦拭,避免破壞天然漆的保護作用。
使用後必須保持幹燥,萬一使用後壺內有時會出現鐵繡色的斑點,只需使用軟質的毛巾拭去,如果情況較嚴重時可以使用軟毛的牙刷刷除出現的斑點,再煮沸幾次即可。
評論 (0) | 閱讀 (9138)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