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金銀茶具的發展簡曆
2008/11/10
自古以來「銀」與人類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,早在西元前四、五千年起,中國、埃及、羅馬和希臘人就有了開採和冶煉白銀的技術。而一開始銀是被用來當作飾物,後來又發展為貨幣和更多樣、更豐富的日用器皿、藝術品等。中國最早的銀制品出現於商朝,是很簡單的片狀飾物,但到西周時就發展出金、銀的平脫技術(在一器物上塗一層漆,再將幾何形狀的銀片貼在漆面上,經一番打磨制成一件藝術品),
這表示中國銀制品正式進入銀藝術的時代;之後到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更複雜和精美的銀制品,銀器表面有著精致絕倫的龍鳳、動植物、符號浮雕等,表示春秋戰國是中國銀工藝的提升期;到拉幫結夥秦漢時期,銀制的飾物以包、鑲、度、錯等方法大量出現在祭祀、日常等器物上,極盡美輪美渙、巧奪天工之妙;至三國、南北朝時期因佛教的輸入,大都銀飾物見於佛教器物上,其工藝之巧可謂空前;而到了唐朝,中國社會對銀的崇拜與追求幾乎到達瘋狂的地步,此時銀錠開始有貨幣的象征,故銀的重要性達到空前的地步;宋代的銀制品又更見繁瑣和花俏,浮雕凸花更是精美;到了明朝,在銀制品上鑲嵌珍珠、翡翠、寶石…等使銀制品又進入另一個時期;及至清代,銀工藝的發展達到最高峰,它吸收了曆代銀工藝的技術,不管宮廷或民間皆出現堪稱人類最精美的銀制物。日本銀制品的出現約與中國唐代同期,其與中國唐文化不無相關,而銀壺、杯、盤、皿等茶道具等之出現應是江戶中後期,一開始是宮廷、貴族所專有,後來才慢慢在民間流傳,這與江戶末明治維新有密切相關,而這時期的銀制茶道器皿更是藏家竟相蒐尋的目標。
銀制皿自古即被認為具消毒的功能,而據正式研究,5~10pmm的銀就能殺死各種有害微生物;又因銀的易氧化特性,常久以來被認為有驗毒測毒的功能。且銀離子能平衡人體中樞神經,而達到清思安神的效果。用銀壺煮水能使水分子奈米化,即水變細變軟使茶變得更香更醇,從而提升了茶的品質。在唐代,“金銀為上”乃茶聖陸羽對金銀茶具的肯定。
評論 (0) | 閱讀 (5278) | |